追憶傳統(tǒng)古法人工榨油
點擊次數: 更新時間:2020-10-20 9:49:33
上一條:了解過紅薯粉皮的做法嗎?
下一條:廣東腸粉的做法
秋收過后,,空蕩蕩的鄉(xiāng)村開始沉靜下來,,瑟瑟的樹葉風中輕舞,飄落滿地,;樹丫上,,幾只老喜鵲撲騰著沉重的翅膀喳喳地鳴叫著。每年這個時候,,一輛榨油車如期而至,,喇叭里傳出熟悉而響亮的吆喝聲:菜籽榨油噢!菜籽榨油噢,!吆喝聲穿透大街小巷,。肩扛菜籽的腳步聲踏破了閑靜的巷道,榨油車的到來,,小村舍開始喧鬧了起來,。
柴米油鹽,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,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,,健康飲食成了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,尤其是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的油類,,家鄉(xiāng)的人們都喜愛食用自家炒榨的菜籽油,,俗稱小榨油。
殊不知祖輩食用的小榨油,,是一種傳統(tǒng)古法木榨,,榨出的油濃香馥郁,是綠色健康的食用油,。
上世紀七十年代末,,老家村子上有一家古法榨油廠,榨油師傅是親兄弟倆,,他們家是祖?zhèn)鞴欧ㄕビ褪兰�,。舊社會,他們家的油坊聞名鄉(xiāng)里,,村子里的油廠生產,,全仗著他們兄弟倆,油廠帶來的效益,,少不了他倆的汗馬功勞,。
那時,,父親在村里米廠碾米。米廠和油廠在同一個院子里,,兩廠相對而居,。米廠坐北朝南,油廠坐南朝北,,中間有一天井,。閑時,父親便會帶我去對門油廠里玩,,順便蹭些油水下肚,,每次都會帶上幾只準備好的黃燒餅,那個物質匱乏的年月,,人的肚子里哪有油水,,有機會進油坊,都會想辦法讓肚里實惠一下,,解解饞,!香噴噴,熱乎乎的小榨油蘸燒餅,,那是做夢都想吃的美食,,蘸著油的燒餅,入口香滑甜美,,濃香滿口,,唇齒留香,來不及咀嚼就滑入腹中,,那種讓人垂涎三尺的味覺,,只能在夢中回味!
那個年代的人工榨油廠,,在當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,在漫長的歷史沉淀中,人工榨油技藝世代相傳,,木榨手工繁瑣,需要十多道工序�,,F代榨油機械榨油,,大大提高了榨油效率,古法人工榨油技藝漸漸被人們淡忘,。但人工榨出的油,,其獨有的香味是任何機械化無法復制和取代的!
油廠東西橫臥,,分兩間,。東間為車間,,西邊是個庫房,朝北一扇木門,。從庫房入門,,里面圍堆著菜籽,存放菜油的缸和一口炒菜籽的大鐵鍋,,炒鍋貼南墻,,墻上一扇大木窗,炒菜籽時,,熱氣從窗口外溢,。庫房東墻有一小門入車間,里面擱置一排打榨的木制榨油臺,,榨油臺的西端一口淌油的缸,,埋在土下半截,墻邊斜倚著一只油光锃亮的大木錘,,木錘渾身由桑木組成,,既堅固又柔韌,南墻窗下摞了幾十個谷草篾箍,,地上散落著一小堆木楔……,。這些是記憶中村辦油廠古法榨油的家什。
榨油時優(yōu)先擇選優(yōu)質新鮮的菜籽,,淘洗干凈后,,倒置鐵鍋中翻炒。那時沒有煤電,,全部是稻草燒火加熱,,師傅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,火候要拿捏均勻,,這樣炒出的菜籽既香又不糊,,榨出的油才能又足又香。炒熟的菜籽須迅速倒入谷草篾箍中,,大師傅赤身光腳,,站在篾箍上,剛出鍋的菜籽又香又燙,,一雙長滿厚厚老繭的腳,,不停地來回踩踏,讓篾箍中的菜籽均勻平實,,然后將一個個裝滿菜籽的谷草篾箍,,填滿木制榨堂,插入木楔,。師傅掄起大木錘,,聽著陣陣清脆的撞擊聲,,經過幾個小時,反復加楔撞擊,,對榨堂中的坯餅施加強大的壓力,,經過外力作用,迫使榨堂一頭的縫隙中流淌出金黃黃的菜油,,這時油香四溢,,整個油廠飄溢著濃郁的小榨油的噴噴香氣!